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为什么公众这么不肯饶恕这么一个涉嫌抄袭的副校长?

2023-02-23 09:19:26     来源:互联网

如下解答:

王爱玲是山东省淄博市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胡红梅是深圳一所小学的副校长,而且有众多名誉头衔,人更是长的漂亮,用摄像师的话说是360度无死角的枚,美到都不忍心批评。

然而,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最近却联系到了一起!


(相关资料图)

原来,王爱玲在其个人公众号“冰淇玲童诗”上发文,指出深圳市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涉嫌抄袭自己和他人出版的书籍内容,王老师表示,2年前就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抄袭,但是无法投诉,近日看到朋友圈信息,得知有更多受害者,决定发声。

而抄袭者正是深圳市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在自媒体时代,抄袭非常普遍,而在大学、中学,论文造假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此次抄袭事件,为何会引发很大的反响?

一、名师胡红梅是谁?

虽然她是小学副校长,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毕竟中小学老师中,成名的并不多,但是,如果你搜索一下她的信息,你会被震惊的:

深圳如意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2018年全人教育奖获得者、2017年《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6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十大点灯人”、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教师素养大赛五项全能一等奖、深圳市“道德模范”、深圳市“十大全民阅读推广人”、深圳市“感动深圳教育人物”、深圳市“十佳百姓学习之星”、深圳市“最受学生喜爱教师”、区“优秀教育专家”“五一劳动模范”“感动龙岗人物”……

天啊,这么多荣誉,随便拿出一项,就会是一个中小学老师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而胡老师则集这么多荣誉于一身,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教育新星啊!

如果你到某宝搜索一下,会发现有大量胡老师编写的著作在出售,一个小学老师,有这么时间和精力写作,令人佩服,更令人怀疑。

二、抄袭事件是真是假?

然而,这样一位名师,却被爆出作品存在众多抄袭,而且“吃相难看”,不是借鉴,而是完全抄袭。除了抄袭一下小学老师、学生的作文之外,还抄袭了台湾作家的书籍,而且是整本书抄袭,然后出版,用于牟利,性质极为恶劣!

下图是胡红梅照抄台湾作家林玫玲的《假如要有学习单》(2008年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作为胡红梅自己的作品《儿童阅读的导读智慧——学习单设计实例》(2015年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甚至连作者自序都不愿意该,却直接在落款出改成了胡红梅。

三、个人道歉,引发更多舆论讨论

面对舆论的压力,再加上当地教育局明确要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的时候,胡红梅道歉了!然而这份道歉书并没有给大家展示出一种诚恳的态度,而是一副“我道歉了,你还能怎么样!”的态度,并且在下面留言中还加上“如果还得不到谅解,我也将遗书奉上”的“威胁”,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伎俩,让大家更加反感。

四、对胡红梅的“围攻”,发泄着对“名师”的不满

说实话,中小学老师,能够成为名师,真的很难,很多名师都名不副实,往往在同事朋友中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反而在省内外名声大噪,令人不解,争议很大。

有的人,讲几节课就成了名师,然后通过包装, 一步步被推出,到各地区做讲座,“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课让其他老师代,自己却名利双收,早已经引起不满了。

而这些突然牛起来的名师,往往因为自己的积累不足,无法支撑自己的名声,又无法短期内大量阅读、思考和写作,所以有人就另辟蹊径、剑走偏锋,通过抄袭来充实自己,为人师表,这种行为令人厌恶。

而一旦“名师”翻车,他们很难引起大家的同情,因为更多的人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来看这个事情,寻找心理安慰的。

希望这个事件,给所有老师以警醒!当名师,也不容易!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如下解答:

如下解答:

嗨,大家好,我是小事儿。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为什么公众不肯饶恕一个涉嫌抄袭的副校长?小事儿有话说。

背景介绍:

胡红梅是深圳龙岗如意小学副校长,因为涉嫌多部作品抄袭,正在接受深圳龙岗区教育局调查。胡红梅是一位顶着光环的副校长,她是2016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7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广东好人”。如此众多的荣誉,让我们看到了她成功的一面,这是对她教育事业的褒奖。但是,一个抄袭打的人们脸火辣辣的。

就是这样一个被荣誉环绕的人,竟然动起了歪心思,一个被读书人所不耻的“抄袭”。虽然,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你在学习模仿中不断汲取别人的精华,进而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而不是不经过任何的思考,奉行拿来主义,直接照搬照抄,对于文章的原著作者来讲,这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掠夺。

胡红梅本身就有如此多的光环,她应该珍惜自己的教师职业,在成为副校长之后,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研,教学中来,而不是窃取别人的果实,成为提升自己的“基石”。这种奉行的拿来主义,终有暴露的一天。于是,一则关于胡红梅作品抄袭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人们的主观意识里,这样一个有学识,著作等身的校长,原来是一个“小偷”,窃取别人的果实,真的让人感觉失望。于是,对于胡红梅的口诛笔伐开始了。这样的校长怎么能够承担教书育人的重担?这是对支持他的人情感的伤害,更是对国家《著作权法》的背离。

那么,人们之所以对她行为嗤之以鼻,无论她怎么道歉都不能饶恕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自身的光环无法掩盖“抄袭”:

虽然,胡红梅副校长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她抄袭的挡箭牌。当然,人们肯定知道她当年在教育事业上所做出的的努力,每一个教师最初的信仰都是纯洁的,都是无私的,都怀着一颗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但是,胡红梅失去了当年的纯粹,过分的追逐名利而丧失了自己当年为什么出发的信仰。

大众对抄袭的“零容忍”:

当年红得发紫的翟天临,因为不知道知网,而被扒出论文造假,一下子成为人们口中学术不端的代表。至今无论怎么洗白,似乎都不尽如人意,复出的道路很是艰难。

胡红梅作为校长,她不可能不清楚她的行为是抄袭,只不过内心里自我安慰,不会被发现。我们常说:“常在河边走,那有啥不湿鞋。”最终,东窗事发,一个顶着众多光环的教育者跌下神坛。

她的著作是抄袭的,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强的情形下,胡红梅却忽视自己错误的行为,还不断的去做。这样人们难以接受。

抄袭行为不仅仅是道德,而且是对法律的践踏

作为校长,在每次考试之前都会教育学生不要抄,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别人,结果自己却是那个最应该被教育的人。同时,她的抄袭行为如果十分严重的话,可能触碰到国家的相关法律。她的抄袭行为既要受到道德的谴责,是否收到法律的惩处,我们还看具体的调查效果。

一个本身的教育者,却做着小偷的勾当,这样的校长又怎么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下解答:

抄袭是底线,不可触碰。没有人发现,没有人站出来制止,这种现象也会像疫情那样蔓延,也会传染。

胡红梅,深圳如意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2018年全人教育奖获得者、2017年《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6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十大点灯人”、深圳市“最受学生喜爱教师”……如此多耀眼的光环,随便拿出其中几项荣誉,都是大多数教师终身难以企及的高度,看似优雅到骨子里的胡红梅,却被惊爆出涉嫌抄袭他人出版的书籍内容,一开始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也很惊讶,我一直很欣赏胡老师的勤奋,有才华,为什么她要这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呢,瞬间我的脑海冒出一兜兜话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没有不透风的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事件被曝后,当事人竟一副“我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道歉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行为,竟看不出一点诚意,我表示支持原著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著作权。这件事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老师们怎么教育孩子,难道讲江湖险恶学会粉饰,作文课上怎么讲我手写我心,难道讲天下作文一大抄?

综上所述,我认为公众这么不肯饶恕这么一个涉嫌抄袭的副校长也是给社会,给广大师生,给支持原著的笔友一个交代,禁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哦~

如下解答:

胡红梅何许人也?也许很多人对她还不了解。觉得一个小学老师抄袭他人作品,值得如此大张旗鼓地声讨吗?其实,这事要是换作一般老师,也许影响不会太大。但是,胡红梅就不一样了,因为她是公众人物,是名人。那胡红梅到底有多牛,看看她的简历你就明白了!

怎么样?这么多的荣耀集于一身,对于许多老师而言,那就是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么多的荣誉,任意拿出来一项都让很多老师自愧不如。要知道,有的老师,干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想得个“市级”模范也不是容易的事。那需要业绩,需要实力。而胡红梅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这是胡红梅的人生信条。可惜,胡红梅说一套,做一套,背叛了自己的初心,让人对所谓的名师刮目相看。大家忽然之间有一种被糊弄的感觉。原来她就是这样当上名师的。

胡红梅事件被曝光是在,2月23日凌晨青年女作家陈喆在朋友圈连发两条消息,直指胡红梅抄袭其作品。

胡红梅不仅抄别人的作品,而且整本书抄,甚至连序言、目录都不改动,你说这要有多大的胆量?

胡红梅不仅抄作家的作品,连老师的作品也抄。2月26日,山东老师王爱玲再次发布文章,称胡红梅涉嫌抄袭自己和他人出版书籍一事。真相一经曝光,舆论哗然。对此,龙岗市教育局也于2月27日发布声明,称对此事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召开调查核实。

对于此事,胡红梅老师也积极做出了“回应”,她发布了一封公开道歉信,承认自己“对著作版权认识不够”犯下错误,并声明“一切责任,都由个人承担”。

按理说,胡红梅这封公开道歉信,也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知错就改!不过,奇葩的是,胡红梅又在致歉信下留言:如果还得不到谅解,遗书奉上。

这是道歉?还是威胁?一个名师俨然像农村的泼妇: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是公众不肯饶恕她呢?还是她自己作茧自缚。也许在她眼里,自己是名师,光环太多,优越感爆棚。因此,连道歉也这么任性。孰不知,网友根本不买她的账。

抄袭他人作品,本来就错了,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地道歉!反而陷他人于不义之地,这样的人该宽恕吗?如果这样的老师,可以宽恕,那么,以后怎么去教育学生诚实做人,诚实做事?

作为名师更应该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欺世盗名,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不惜窃取他人作品,这样的人如何原谅?我觉得胡红梅老师应该就此事有个明确的态度,侵犯他人版权,该赔偿要赔偿,该处分还要受处分。这本不为过。自己做事就要考虑后果,否则轻易原谅了,以后其他人群起效仿,怎么办?

如下解答:

胡红梅抄袭事件在教育圈本来算不上什么大事,做老师的都知道现在中小学晋升职称的论文,课题,校本研修有几个是实实在在写的,大都是胡乱拼凑或抄袭的,是经不起查重的,有的还是直截出钱买的。那么大家为什么不肯饶恕这个涉嫌抄袭的小学老师胡红梅呢?

一、她头上的光环太多,到处做报告,做宣传属于公众人物,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个人了,而是整个教育系统。

2014年,胡红梅参加深圳市龙岗区副校长竞聘考试,取得第一名,成为如意小学副校长,她头上的光环已经很多很多了,如: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2018年全人教育奖获得者、2017年《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6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十大点灯人”、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教师素养大赛五项全能一等奖、深圳市“道德模范”、深圳市“十大全民阅读推广人”、深圳市“感动深圳教育人物”、深圳市“十佳百姓学习之星”、深圳市“最受学生喜爱教师”、区“优秀教育专家”“五一劳动模范”“感动龙岗人物”……

她经常代表学校,代表省市四处做报告,传经验。如今抄袭之事被人揭露,让民众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作为公众人物,她应该知道版权的重要性,就算是引用也得注明出处。她为教师做了一个坏榜样,让其他老师误认为抄袭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荣誉。所以很多人都提出让深圳市取消胡红梅的所有荣誉。

二、人犯了错就应该认错,而胡红梅认错不诚恳,也未受到相应的惩罚。

胡红梅抄袭事发后,在网上持续发酵后,无奈才在朋友圈发了一封致信,但并未向当事人道歉,征得当事人的谅解。而且还说出如再不谅解,“遗书奉上”之类的话,这是要威胁民众吗?这就是认错的态度吗?其所在学校也一直没有明确态度,龙岗教育局也只是说会组织人调查核实,可直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处理结果。

总之,我认为胡红梅抄袭一事应该受到惩罚,这是对版权的维护,也是对所有民众的一个交待。

如下解答:

作为一名老师,利用抄袭欺骗达到副校长的位置,伤害了公众的的感情。

【事情经过】

近日,山东淄博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王爱玲,在其个人公众号上指出,深圳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涉嫌抄袭了他的作品和书籍内容。

28号,深圳龙岗区教育局,成立专项调查组,对胡红梅抄袭事件进行调查。

这次有个副校长抄袭事件水落石出,胡红梅不光抄袭了王爱玲的作品,在08年时候就已经抄袭了台湾作家的作品,并且抄袭内容完全一致。

【个人看法】

第一,抄袭属于一种欺骗。

文学创作,是非常苦的一个过程,属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耗尽了生命的心血,整个人累垮了,把作品看成像自己孩子一样珍重。

而胡红梅直接进行抄袭,属于弯道超车,伤害了原创作者的感情,欺骗了自己的受众人群、家长、学生,同时,也相当于抢走了原创的“孩子”。

并且,借助抄袭行为,达到了一个副校长的位置,也欺骗了组织的信任。

第二,教师抄袭不光是欺骗,更败坏了职业道德。

教师是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应该行为世范!更不应该做出抄袭、欺骗这种事情,否则怎么能教育好小学学生?怎么能给小学老师树立形象?

抄袭对老师来说,是严重的师德问题,伤害了全国人民对教师的感情和心中的形象,所以,人们不能容忍教师抄袭这种行为!

同时,也佩服深圳教育局的果断。

深圳在教育方面,不光是重金引进清华、北大等博士教师人才,更对教师队伍的治理也是非常严格。

如下解答:

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胡红梅这个名字。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不过却是以这种方式认识这位看着非常美丽养眼的,感觉非常知性的女人。

胡红梅不是个简单的女人。

胡红梅是深圳市如意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全国知名儿童阅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获2016年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2016“全人教育”候选人、2016年“阅读改变中国”全国儿童阅读“十大年度点灯人”、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十佳最受学生喜爱教师、深圳市兼职语文教研员、感动深圳市教育人物、感动龙岗十大人物、区十大青年风采教师、巾帼之星、“五一劳动模范奖彰”、“优秀专家”等称号……

这只是她众多头衔中的一部分,拿出任何一个来,都是很多老师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美丽女人翻车也是因为抄袭

2019年因为论文涉嫌造假的可不是少数,从大学校长、教授到演艺明星,纷纷落马于论文造假,大多是抄袭和剽窃别人的劳动果实。而胡红霞的翻车也是被指出涉嫌抄袭。剽窃别人的作品。

造成胡红梅的翻车是一个名叫王爱玲小学老师。王爱玲是山东淄博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在自己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指出深圳市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涉嫌抄袭自己和他人出版的书籍内容。

2016年王爱玲编著的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中高年级共读共写指导书》一书中《旧旧的时光》一节的阅读分享单,和2018年“胡红梅阅读单六十例”一文中《旧旧的时光》文章最后的 20本书阅读学习单,完全一致。但是王爱玲当时觉得毕竟还有40章是胡红梅自己的,也就没有追责。后来得知前40章也是剽窃别人的。

王爱玲在文章《此时,沉默不是金》中指出,胡红梅照抄台湾作家林玫玲的《假如要有学习单》(2008年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作为胡红梅自己的作品《儿童阅读的导读智慧——学习单设计实例》(2015年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血肉全吞,甚至连作者自序也照搬并落款胡红梅。”

王爱玲的隔空指责,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引起了胡红梅所在区、市教育局的注意,他们对此事高度重视,于是马上就胡红梅涉嫌抄袭他人书籍侵犯著作权一事,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调查核实,等待有结果会公布于众。

为啥公众不肯饶恕胡红梅?

首先是胡红梅对于自己所做的事,从根本上就没有认识到错误。就算她发表了道歉信。可是她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个道歉信,毫无诚意,把别人的作品原封不动的署上自己的名字,占为己有,原来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小“忽视”,也没有看到她向被她抄袭的作者说一句道歉的话,更没有提出什么补偿,难道做公益推广,就不用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了吗?就可以肆意的把别人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出版吗?

轻描淡写的道过歉之后,就是以死要挟,真有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感觉。叫我顿时对这位美丽的女子心生厌恶。知错改错,善莫大焉。自己本来就做错了,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诚恳地向原创者道歉,求得原谅,然后可以提出给予适量的经济补偿。对方大度的,不予计较也就算了,真要是追究起来,对簿公堂,胡红梅打官司也是必输无疑,那样就更丢面子了。

其次胡红梅是个老师,教育人的人,为了利益却成了反面教材。

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教育孩子们,做人要讲诚信,要正直,不能偷,不能抢,你说老师这样的行为,不是偷不是抢吗?只是偷的、抢的东西不一样吧,难道真像孔乙己说得那样: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怎么算偷呢?

这难道不算偷还算什么呢?天天叫孩子们不要作弊,抄袭别人的,难道把别人的作品拿来自己用就不算抄袭,就不可耻吗?为人师表的人,居然热衷于抄袭剽窃,并且剽窃的那么理直气壮、一丝不带改全盘的抄袭,就把名字改成自己的,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然后就出版。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出现,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会有胡红梅这样的明目张胆,为所欲为,其中内人寻味呀。

叫我更加“佩服”这位漂亮女教师了,能力果然非同一般。

对于名师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的名师,在她们还没有成为名师之前,也是普通的老师,因为各种因缘际会,她们被推上了名师的宝座,不能否认里面是有一大部分优秀教师的。可是成了名师后,各种荣誉和奖励,就接踵而来,她们得到了各种的好处,于是慢慢地脱离了学校,出去坐课的时候很多,她们的工作任务就分给了其他的同事。她们也不再研究课本,走到哪里去讲课都是讲那么一两课,就像明星一样,一首歌吃一辈子,她们是两个精彩的课堂,就能叫她们走遍全国,名利双收。

如果这样的名师,回到个人的工作岗位上,不一定教出成绩比普通的老师好,可是什么荣誉都是人家的。就连身边的人也是对名师心存不满。

名师的崛起都有原因,也都是各地树立的榜样人物,对于这样的榜样人物,很多人表示不感冒,因为她们并不是像吹捧的那样优秀,等到她们翻车,自然很多人会幸灾乐祸,不下井落石 的都是君子行径了。

其实不是大家不原谅胡红梅,而是她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个错的很离谱的人,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犯错,就是有点小疏忽而已,如果是这样的态度,你会选择原谅吗?

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来不得一点虚的,还是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吧。

大也来家谈谈对于抄词别人原创文章的看法吧。欢迎分享。

如下解答:

一说到某个学校的校长或者名师,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把头往上抬,对其仰视。如果某个老师带上“校长”或“名师”这两个“光环”,那绝对是相当牛的存在。如果校长、名师再加上一个“美女”这个标签,那简直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牛炸天的人物。而胡红梅就是这种看起来非常优秀的老师:她不仅是副校长、名师,还是一名颜值非常高的老师,却因涉嫌抄袭他人的作品引发公众争议。当她的道歉信出来之后,网友的评论意味深长:“好多名师、名校长是包装出来的。”

如下解答:

论文的抄袭已经是教育界不是秘密的秘密了,美其名曰借鉴,其实就是抄袭。稍微用心点的,让你看不出来,洗稿洗的比较用心,不用心的,电子版的论文甚至下载符都保留着。

前几年这样的抄袭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曾经在某个核心期刊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感觉还不错,读了读。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另一个期刊上看到了这篇文章,只不过换了一个题目,而且是那本期刊的第一篇文章。我读了读,几乎一字不改!想向编辑部反应这个问题,于是根据杂志上留的电话打过去,结果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也很忙,再说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人的正义感往往在时间面前变得非常脆弱,于是就搁置下了,再也没有提。

作为教育圈子里的人,尽管我对借鉴抄袭一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当我看到深圳名师胡红梅抄袭事件以后,有两个点还是 深深震惊了我。

第一个就是这种抄袭已经远远不能用抄袭来界定了。

抄袭很恶劣,但也仅仅是有选择进行,看到那一段比较好,对自己的论点有利,又不想动脑子了,于是拿过来用一下。但像这种,不但内容没有改变,甚至序言都抄上的。真的是又一次突破了我对于人性认知的底线。而且不是一本书,多本书中有这种情况。这已经不是抄袭,这是剽窃。抄袭还是有选择的,说明自己还懂了一点脑筋。但剽窃就是把别人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拿过来,改成自己的名字。说实话,这和盗窃没有什么不同。

第二就是,这人获得的荣誉之高,让我真的咂舌。

她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关于“阅读”活动的奖项,动辄“全国”“十佳”作为前缀,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我就举一个例子,胡红梅2017年获得推动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这个奖项很多人不了解它的价值,我可以告诉你,我见过两个“十大”读书人物,作报告,出书都出的手软了。与老师在QQ上随便聊一聊天,就是一部书,出场费蛮高的。当然这仅仅是胡红梅获得的奖项之一,这些奖项对于普通老师,那怕只获得一个也是自己职业生涯中可遇不可求的。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干了这么龌龊的事情 ,每天道貌岸然地在台上作报告,私底下,私底下却剽窃别人的作品。这不能不令人震惊。

胡红梅的例子绝非个案,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整个学术的现状。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公众不肯放过。我想无非是以下几个理由。

1.对于社会良知的回顾期盼。

在疫情期间,一个小学的老师因为抄袭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已经超乎想象的。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人们内心对于一种良知的都有一个天然的期盼。学术似乎是很难攻破的一环了,因为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文化人,如果他们尚且如此的话,更别说别的领域了。人们对于公平公正的期盼和渴望,导致对于这种有违公平的事情有一种天然的关心。

2.对于“名师”现象的不满的发泄。

最近几年,“名师”辈出,各类专家层出不穷。这些专家俨然成了教师们的心灵导师,业务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等,都会邀请这样的名师讲座,教师一旦有了某些“名头”,真是乌鸡变凤凰,本来很平常的一个老师,也看不出有多高明之处,突然被评为什么特级,什么名师。一下子就牛起来了。但水平真的有待商榷。

我以前喜欢看名师课堂,也曾经为名师击掌叫好。但我发现,有些名师真的名不副实,一节课能够上四五年的大有人在,有一次我到上海,去观摩一个名师上课,当时感觉到那节课不错,听得我热血沸腾,接着做了他又做了一个报告,我感觉我受益匪浅 。去年的时候,到外地学习,又是那位名师上课,这次我正好坐在他的一边,我们互加了微信,时隔两三年,这位名师竟然还是上那节课,并且做得报告还是和以前的一模一样。当时我也有一种被辜负的感觉,我千里迢迢来这里听课,绝对不是听一节我以前听过的吧。但绝大多数名师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一节课包打天下,来回上。

普通的老师,平时也很看不惯名师的这种现象,一旦某个“名师”半路翻船了,更多的人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想看看这名师的下场,也顺便给自己找一点心理安慰。

3.这绝非个案,希望借此机会整顿学术氛围。

胡红梅剽窃别人的阅读成果,就不是她所说的,自己著作权意识淡薄,没有法律意识的问题,她其实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什么性质,她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她知道 教育的很多的内幕,她知道风险不是很大,她知道很多的老师对于阅读不感兴趣,更别说学术专著了,对于很多老师来说,读书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我见过很多的老师,可能一两年也不会读一本书,学术专著,学术刊物,能够拿起来读的更是少之又少。胡红梅肯定了解这种情况,所以她从书店里买来林玫玲的《假如要有学习单》,基本原封不动地就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说白了,这种行为,作为老师来说,其实本身就包含着很大的蔑视和侥幸,因为她知道,教师当中真正读书的人并不多,肯定没有人发现。

借鉴剽窃别的区域和国家的文章和观点,是我们国内某些所谓名师名校长的惯用的伎俩,前一段时间,一篇爆文流出,署名为北京某名校的校长,题目也触目惊心,大意是,每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都是悲剧。我曾经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很多人在转发,我当时就指出,这篇文章仅仅是《欢乐家庭书》的一个浓缩,所以的观点都是这本书上的,只不过是摘录抄袭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原创。

学术尚且如此,相当可见,其他领域会怎样?

一直强调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似乎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事情,但对于这种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该怎么处理?人们拭目以待!我是语文在线,欢迎关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标签: 胡红梅事件是怎么回事

包装